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万安镇的广袤田野上,金秋时节的烟后稻田泛起层层金浪。与传统农田里忙碌的人工喷洒场景不同,这里正上演着一场“空中科技秀”——多架农用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,沿着预设航线精准执行喷洒作业,细密的雾均匀洒落在稻叶上。
“以前人工,背着箱在田里走,又累效率又低,一天最多喷20亩地。现在用无人机,10分钟就能完成20亩的作业量,效率提升了5倍以上!”当地种粮大户陈显示擦着汗感慨道。更让他惊喜的是,无人机采用超低量喷雾技术,利用率提高30%,每亩地成本降低40,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。
新罗区农业数据印证了这一升级:2025年全区农业无人机保有量突破200架,覆盖85%的规模化农田,年作业面积超50万亩次。技术专家指出,现代农用无人机已从单一的喷洒工具升级为“空中智能平台”——搭载的多光谱摄像头可实时采集作物冠层光谱信息,通过AI算法分析生成长势分布图和施肥处方图,指导变量施肥作业。
在万安镇的数字农业指挥中心,大屏幕上跳动着无人机传回的实时数据:某块田地的氮含量偏低、另一块区域出现虫害早期迹象……工作人员轻点鼠标,系统便自动生成解决方案,并推送至附近无人机的任务列表。“这种‘空天地一体化’的监测网络,让农业生产从‘靠天吃饭’转向‘知天而作’。”区农业人员表示。
目前,新罗区正试点“无人机+5G”远程操控系统,通过低时延网络实现跨区域协同作业。未来,无人机编队将与地面智能农机形成立体作业体系,在施肥、收割等全环节发挥关键作用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