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突破52%,但上半年仍有超27万消费者选择进口车。然而,部分进口车忠实用户开始转向国产车,理由直指“智能化落后”与“售后维修效率低”。
市场格局的微妙变化
消费决策权重洗牌:据第三方调研,国内消费者购车时对“驾乘体验”“性价比”的关注度分别提升至41%和38%,而“品牌溢价”占比仅12%。某进口车经销商坦言:“过去客户为车标多花10万,现在更在意车机系统是否卡顿。”
国产车的逆袭路径:比亚迪、蔚来等品牌通过“高阶智驾下放”“服务网络下沉”策略,在30万级市场对进口车形成挤压。例如,蔚来ET7的智能座舱体验被用户评为“超越同级BBA”。
进口品牌的破局关键
业内专家指出,进口车若想守住市场,需在三方面发力:
加速本土化研发:针对国内路况优化智能驾驶算法;
重构售后体系:通过“中心仓+前置仓”模式缩短配件配送时间;
重塑价值叙事:从“身份象征”转向“技术先锋”,例如保时捷Taycan通过800V高压平台强化“性能标签”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