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"996"与"内卷"成为职场热词,一种更灵活的学习方式正在城市青年中悄然流行——夜校。这种利用夜间时间开设的继续教育课堂,正以其独特的"星光属性",成为青年提升技能、拓展视野的"成长补给站"。
一、夜校复兴:从"扫盲工具"到"技能超市"
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以文化补习为主的夜校,新时代夜校更像"技能超市":在上海,静安区夜校开设短视频制作、咖啡品鉴等课程,单期报名人数超5000人;在杭州,滨江区夜校推出人工智能基础、跨境电商运营等前沿课程,学员中90后占比达78%。这些课程紧贴市场需求,部分热门课程甚至出现"秒光"现象。
二、低成本高回报:夜校的"性价比魔法"
相比动辄数万元的培训课程,夜校以政府补贴+企业合作的模式,将单课时费用控制在50元以内。更关键的是,其课程设计注重"学以致用":某互联网公司程序员通过夜校学习Python数据分析,3个月后成功转岗数据工程师,薪资涨幅达40%;外卖小哥利用夜校英语课接单国际订单,月收入增加2000元。
三、社交破圈:从"孤岛学习"到"星火社群"
夜校的魅力不仅在于知识获取,更在于构建青年社交圈。在广州天河区夜校,插画爱好者组建"星光画社",定期举办线下展览;在成都锦江区,编程学员开发出"夜校拼课"小程序,实现资源共享。这种"学习+社交"的模式,让夜校成为城市青年的"精神栖息地"。
四、政策赋能:打造终身学习"城市生态"
2025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推进新时代夜校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提出"将夜校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"。北京、上海等地已试点"学分银行"制度,夜校课程学分可兑换成人高考、职业资格认证等。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所言:"夜校不是教育的终点,而是终身学习的起点。"
从"扫盲"到"赋能",从"补课"到"破圈",夜校的进化折射出中国青年对学习的渴望。当城市霓虹与教室灯光交相辉映,这些"星光加油站"正以最温暖的方式,照亮青年的成长之路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